2021年6月30日,WHO正式宣布中国成为全世界第40个完全消灭疟疾的国家,也是目前最多的消灭疟疾的国家,这是我们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巨大成就。据WHO统计,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诸如疟疾、登革热(dengue)、血吸虫病、利什曼病、黄热病等虫媒传染病,其中疟疾和登革热是最流行的虫媒传染病,也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,都是由蚊子叮咬而传播给人们的。每年记录在案的疟疾感染病例超过2亿,死亡人数达40万,其中大多数是儿童。而登革热病毒在全球每年有多达4亿人感染,大约有1亿人因感染而生病。
蚊子是地球上最残暴的屠夫,人类最大的天敌,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物种相比,它们所杀死的人类数量是最多的。消灭蚊子,让病毒无处安放,既是中国消灭疟疾的最重要方法,也是对付登革热的最重要手段,近日中国中山大学科研团队开发最新型的灭蚊方法,值得关注,具体如下:
简单归纳一下方法就是:通过核辐射让雌蚊子不孕不育,这种方法叫做SIT (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),把绝育了的雌蚊子释放出去,绝育的雌蚊子和雄蚊子交配后无法产生后代,逐渐减少这个蚊子种群的数量;另外让雄蚊子感染一种叫沃尔巴克氏体 (Wolbachia)的细菌,感染的雄蚊子和雌蚊子交配后产下的卵同样是无法发育的。中山大学科研团队结合两种技术达到彻底消灭蚊群的目的。
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,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、登革热、登革出血热,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,高热,头痛,肌肉、骨关节剧烈酸痛、部分患者出现皮疹、出血倾向、淋巴结肿大、白细胞计数减少、血小板减少等,严重时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。
登革病毒为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,是单股正链RNA病毒,病毒耐低温,目前已分离出4个血清型的登革病毒(DENV-1、DENV-2、DENV-3和DENV-4),均有致病性,伊蚊(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)是其主要宿主。
据报告,全球每年大约有1亿人发生登革热显性感染,近3亿人为隐性感染。目前登革热在欧洲以外的所有大陆均有流行,主要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我国广东、香港、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,广州因为蚊子太多,是中国登革热传播率最高的城市。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,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,一般在每年的5~11月份,高峰在7~9月份。在新流行区,人群普遍易感,但发病以成人为主,在地方性流行区,发病以儿童为主。
哥伦比亚卫生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公报称,今年以来该国累计确诊登革热病例达19006例。登革热疫情的加剧,可能对当地医疗资源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造成双重压力。今年以来该国登革热重症比例达1.5%,超过去年全年1.1%的重症率。哥政府已在多地发布预警,呼吁相关地区定期开展灭蚊行动,及时处理积水,保持水源清洁,避免滋生蚊虫。
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( 2021年08月17日 17 版)
我国的登革热疫情主要集中在5-11月爆发,登革病毒1型和2型为我国登革热暴发的主要流行株,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发病率:
云南省:13.4/10万;
广东省:5.33/10万;
重庆市:4.55/10万;
福建省:4.10/10万。
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,与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,激活补体系统,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,同时病毒可抑制骨髓,导致白细胞、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。其中NS1抗原为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中的一种糖蛋白,其大量存在于感染细胞的表面,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。目前临床上登革热主要有以下几种诊断方法:
1. 白细胞计数减少和/或血小板减少;
2. 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;
3. 发病 5d 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阳性;
4. 登革病毒恢复期血清特异性 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或阳转;
5. 从急性期病人血液、脑脊液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;
6. 应用RT-PCR 或实时荧光定量RT-PCR 检出登革病毒核酸。
其中首推诊断核酸检测以及登革病毒NS1 抗原检测,《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》建议发病1-5天内血液检测出登革病毒核酸及NS1抗原,或分离出登革病毒即可确诊。
在登革热发病早期,对于发病5 d内的病人:NS1-ELISA检测灵敏度为96.70%(176/182);RT-PCR检测灵敏度为95.05%(173/182);而IgM/IgG-ELISA检测灵敏度仅为34.62%(63/182)。在发病早期检测NS1和用PCR检测核酸的一致性高达95%以上,抗原检测在早期发现病人能力上明显优于抗体检测,而检测抗原需要抗体。
德国VirionSerion单抗
1)产品信息
2)产品优势
★质量体系
DINEN ISO 13485;欧盟指令98/79/EC。
★技术优势
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(P3实验室);转基因小鼠单抗技术。
★应用范围
适用于参考品、免疫测定。
★产能保证
工业化量产;稳定供应。
3)产品咨询
SERION原料事业部:
18818686988 0755-89381139
编辑:Steven | 校对:Harris | 责编:Hillson
干货分享
助力我们的客户更加强大
永葆我们的价值无可替代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维润赛润资讯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,欢迎联系小编。